迪特里希
•施羅德是我上個月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等候回國航班時認識的,他要去柏林,我要去多倫多。回憶起到亞洲的多次旅行時,這位80歲的退休德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法官流露出少年般的活力和熱情。
他說:“因為我去過幾次阿富汗,所以被叫做‘喀布爾•施羅德’”,“當我開始游歷其它國家時,我的昵稱變成了‘亞洲•施羅德’”。
印度和中國是他去的最多的兩個國家。
盡管施羅德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就開著大眾甲殼蟲汽車旅行,但直到1985年才有機會去中國,這次旅行加深了他對中國的興趣。
他以平淡的方式說:“這是我第35次游歷中國。”
我懷疑地問:“35次?你是說你來過中國35次?”
他說:“是的,沒錯”,很快補充道:“十月我還會來。”
他要再看一次湖南省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因為那里太美了”。
說到這里施羅德該登機了。
幾天后,我們通過越洋電話繼續(xù)這一話題,我問他為什么要去一個國家旅行這么多次。
他說:“中國,像印度一樣,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國家。所以總是有新鮮事物,每年我都會有新目標。”
“今年,我的目標是張家界公園。去年去了色達喇榮寺(四川?。?,2015年去了黃山山脈(安徽省),我徒步上去的!”
施羅德第一次去中國是在1985年7月,他到了香港,不相信旅游簽證都要在柏林簽發(fā)。
“當時我肯定我能在香港辦旅游簽證。”
施羅德估摸著自己在中國旅行的所有時間加起來有兩年。
從他第一次到中國旅行開始的幾十年中,最令他吃驚的是中國從一個貧窮的國家轉(zhuǎn)變成國際經(jīng)濟和工業(yè)重地。
“中國在過去三十年里的發(fā)展勢不可擋。它現(xiàn)在中世界上最現(xiàn)代化的國家之一。”
施羅德最喜歡的住宿形式是多人旅舍,因為他不喜歡獨自待在大酒店里的單人間。
“旅舍里能跟別人交談。”
雖然施羅德是個旅行愛好者,但他跟別的旅行者不一樣。他不帶相機甚至不帶智能手機。
他也不在社交媒體上更新狀態(tài),因為他沒有賬號。
他說:“有許多人想進入公眾的視野,在書中或網(wǎng)絡上。”
“但我不喜歡公開自己的事。”
(譯者:劉超?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