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青島10月3日電 題:張連鋼:一門心思把港口科技創(chuàng)新做好
新華社記者王凱
生于1960年的張連鋼是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別專家。他帶領平均年齡34歲的團隊,破解了十幾項世界級難題,建成了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作業(yè)效率最快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并先后9次刷新世界紀錄。今年,張連鋼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
在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遠程監(jiān)控室,張連鋼在研究如何提高設備運行效率(2020年1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1983年,張連鋼從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現為武漢理工大學)畢業(yè)后,扎根港口一線,參與開發(fā)或主持了一系列港口技術創(chuàng)新項目,獲得多項重要成果。
隨著青島港集裝箱碼頭業(yè)務逐步發(fā)展,張連鋼從一名技術人員逐步成長為負責碼頭生產的管理者。
“我一門心思就想把港口科技創(chuàng)新做好?!睆堖B鋼這樣對記者說。
2013年,青島港集團啟動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項目,擁有豐富技術功底和管理經驗的張連鋼被選中“挑大梁”。
張連鋼在青島港與技術團隊成員討論(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我們先是成立了IT組、土建組、橋吊組等9個攻關小組,分兵出擊、協同作戰(zhàn)?!睆堖B鋼說。他帶領團隊進行流程再造,規(guī)劃設計、建設集成和商業(yè)運營“三位一體”,自主研發(fā)了機器人自動拆裝集裝箱扭鎖技術及系統等多項全自動化碼頭核心技術。
在青島港前灣港區(qū)南岸一個閑置的庫房里,沒有人計算過,這個團隊熬過了多少不眠之夜。見證那段艱難歷程的,是幾十萬字的分析論證報告,3000多份技術討論會記錄,以及每周都要清走的數個方便面大包裝箱。
最終,張連鋼率隊用1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國外至少需要3年的設計周期;僅用3年半,完成了國外需8年到10年的建設周期。
張連鋼(右三)在青島港帶領技術團隊進行新課題研究(2020年1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我們全自動化碼頭的1臺橋吊,可以干出國外同類碼頭2臺橋吊的作業(yè)量,但投資成本遠低于國外。船長和貨主現在搶著來我們這里靠泊?!睆堖B鋼說。
2018年6月,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二期建設項目啟動,張連鋼繼續(xù)帶領團隊投入其中。他們定下“全面超越一期,引領世界全自動化碼頭發(fā)展潮流”的目標,推出自主研發(fā)、集成創(chuàng)新的“氫+5G”“全球首創(chuàng)機器視覺+自動化技術”等多項科技成果。
隨著全球領先的智能空軌集疏運系統(示范段)在青島港竣工,實現港區(qū)交通由單一平面向立體互聯的突破;全球領先的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日照港落地,為全球港口提供傳統碼頭改造升級為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中國樣本”……張連鋼和團隊站在更高平臺上不斷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
如今,年逾六旬的張連鋼仍奮戰(zhàn)在碼頭建設第一線,向著全自動化碼頭三期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奮力攻關。
“我們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應該樹起‘中國樣本’。這是我作為一個港口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張連鋼說。
這是9月15日在青島港拍攝的張連鋼。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