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黑龍江省圖書館親子共讀閱覽室內(nèi),孩子和家長一起讀書。
新華社記者 張 濤攝
金 波:兒童文學給孩子的世界打開了一扇窗,但要最大限度發(fā)揮兒童文學的功用,我認為離不開“親子共讀”。這個概念在20世紀90年代傳入中國,很快得到大家認可。一開始,就是家長舍得花錢給孩子買書。圖畫書剛剛流行的時候,一些家長覺得比較貴,接受了“親子共讀”概念后,便不再覺得買書花費大了。但很多家長沒時間陪孩子讀或沒興趣讀,不會坐下來跟孩子一起讀。
針對這個問題,我首先問家長,你們會專門給孩子準備一個小書架嗎?我的兩個孩子小時候雖然沒有獨立的書架,但我告訴他們書架下面的兩層是你們的。這個很重要。孩子會覺得有自己的圖書天地,這兒的書是我的,這樣就有了一種支配書的權利,想讀哪本,就可以讀哪本。親子共讀不僅要引導,也要給予孩子尊重。
第二個問題,我問家長:你能不能花點時間,陪孩子共讀一本書?不是你讀你的書,我讀我的書,而是“共讀”一本書。雖然那本書你可能讀過,但現(xiàn)在還要讀一遍。為什么?就為了能跟孩子交流閱讀感受。如果不共讀一本書,家長談不出來感受,即使想交流,也想不出來交流的題目。
錢理群:“共讀”是“真讀”。
金 波:對,甚至是研究性地閱讀。家長要想了解孩子,就從閱讀開始。沒有共同的閱讀,家長不會了解孩子深層次的所思所想。還有家長問我:您覺得該怎么給孩子推薦書?能否列個書目?我說:即使列出書目,局限性也很大,不見得適合你的孩子。我建議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喜歡讀什么書。他讀完了哪本書,愿意跟你交流,就說明他對這方面特別感興趣。這是你了解他閱讀趣味的一個途徑。慢慢地,你就知道孩子喜歡什么書了?!坝H子共讀”不能僅僅停留在推薦書目的層面。
錢理群:我做一點補充。實際上在親子共讀時,家長自己也是有變化的。有的家長自己已淡忘了童年,通過閱讀,能夠回歸自己的童年,即與孩子“共享童年”。
金 波:對。進入成年后還要與孩子“共享童年”,“共享”很重要。
錢理群:家長沒有童年記憶了,那就幫他再回到童年。家長引導孩子,先要了解孩子,就是你剛才講的,要了解孩子內(nèi)心更深層次的東西。與孩子一起閱讀和討論,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這其實就是一個自己和孩子共同提升的過程,這樣就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共鳴。
我還主張爺爺奶奶和孩子一起讀。爺爺奶奶也有這樣的精神需要,他們也借共讀回到童年。實際上這樣的親子共讀有三個階段:從童年、少年時期,到青年時期,再到老年。這是一個家庭文化的逐漸形成與發(fā)展過程,其核心是使全家人獲得精神的共鳴,而且貫穿每個成員的一生。
金 波:是的。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鮮明的個性了,他的審美趣味、思維方式,他待人接物的表現(xiàn)等,能看出一個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和角度。我覺得家長可以通過閱讀了解孩子,進一步和他交談,借助閱讀的話題,發(fā)現(xiàn)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感受能力。
比如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與審美趣味的養(yǎng)成,這些都離不開閱讀。這個話題我覺得家長一定要重視,親子共讀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閱讀是軟功夫,它帶來的影響未必能立竿見影。閱讀的方法、觀念,包括它的功能以及分級閱讀等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深入研討。
錢理群:還要注意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我認為你對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最大的貢獻,是把漢語的音樂性、裝飾性、文學性,都做了充分的發(fā)揮。所以我建議家長和孩子讀你的兒童文學作品時,要特別注意語言。
我對你的作品語言有一個概括,就是“俗白中的精致”。它繼承了中國現(xiàn)代漢語寫作的一個重要傳統(tǒng)。所謂“俗”,就是用日常生活的語言;“白”,就是白話。你的作品,用的都是日常的生活用語,是純粹的白話,又很講究,追求俗白語言中的精致的美。用老舍的話來說,就是寫出白話的“味兒”來。好像很隨意,其實十分用心、講究。
在我看來,你的兒童文學作品是母語教育非常好的教材,需要細細品味。我們編《金波詩意美文·錢理群精讀點評本》,我評點的任務就是提醒、幫助家長、老師和孩子注意作品的細節(jié)。比如你描寫花的紅,用了“醉紅”這個詞,就很耐琢磨?!白怼笔呛茸砹说摹白怼?,它給人的感覺,就是主體和客體融合了,“紅”是一個單純的花的顏色特征,但“醉紅”,就滲入了人(觀察者、描寫者)主觀上“沉醉”的感覺,變得迷人起來。你作品中的語言看似毫不經(jīng)意,順手寫出,其實句句、詞詞精心琢磨,不知不覺之間就把“俗”和“雅”結合起來了。
金 波:你幫助我提煉了。其實我寫的時候,有一個習慣,就是寫一篇文章或者寫一段文字后,一定要自己讀一下,而且讀的時候要出聲地讀,順不順自己首先感覺出來。這個句子是不是太長?斷成兩句是不是瑣碎?經(jīng)過反復斟酌,這種語言的感覺就有了。讀和不讀是不一樣的,所以你剛才一說這個問題,我就想到親子共讀的時候,或者孩子獨自閱讀的時候,盡量要出聲讀、大聲讀,讀散文更要這樣。
錢理群:有的地方要細細地讀,輕輕地讀,有的地方要大聲讀。
金 波:朗讀一定要聽見自己的聲音——最親切、最真實的聲音,你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錢理群:這就是漢語的特點了——音樂性。音樂性之外,還有色彩感、繪畫感。這背后就是生命感:漢語是有生命的語言。